在线美工 俄士兵为救中国记者而死,记者报恩时爱上其妻子,后来为何离婚了


发布日期:2024-08-30 09:44    点击次数:104


在线美工 俄士兵为救中国记者而死,记者报恩时爱上其妻子,后来为何离婚了

2000年5月的一天在线美工,一声刺耳的爆炸声过后,一个身穿俄罗斯军装的士兵瞬间倒在了血泊中,而他的怀里紧紧地抱着一位中国战地记者。作为护卫中国记者安全地在战争地采访,这位俄士兵用自己的生命完成了一个军人的使命。

上架产品

中国记者养好伤后,便前往俄士兵的家去探望。在报恩过程中,中国记者爱上了俄士兵的妻子,两人最终结为了夫妻。但后来又离婚了。这样传奇的事,在这位中国记者的身上,那简直是“小事一桩”,在接触过他的人们中,都说他是个与众不同的人。

他就是战地记者卢宇光。

卢宇光,1983年毕业于辽宁师范大学外语系。他从小正义感爆棚,一直有个梦想:入伍参军,保卫祖国。新兵下连结束后,卢宇光被分配到了海军某部当新闻干事。

当时,海军报正开辟了一个叫《电话报道》的栏目,报道一些警示性的新闻。卢宇光成了该栏目的积极分子。他很有正义感,眼里不揉沙子,他第一篇稿子就震惊了部队,题目为《新兵借钱下酒馆,宴请连长走后门》。

话说,这类“问题新闻”是要标明单位,指名道姓的,不是谁都敢写的。但卢宇光就敢。接着,他遇到了一个部队单位“踢皮球”的不良作风事件,果断登报曝光,题目为《一根电线修三年》。

卢宇光的“出风头”,引起了部队的热议。很快,一位领导找到他说:“你要注意组织纪律”。不久在线美工,卢宇光就被派到了一个200多公里外的偏僻单位,参加“两用人才”的试点工作。

来了试点单位不久,卢宇光就听说该单位两年前,曾经丢失过一把枪,但未能引起单位的警觉。于是,他就收集资料,很快发表了一篇文章,点名批评该单位“哨兵形同虚设,安全没落到实处。”

这篇文章一经发布,立即引起轰动。当时正值机关精简整编,卢宇光就被列入了“编外”。转业后,他曾在国内数家媒体当过记者,装修但没有一家是令他满意的。

1994年,卢宇光前往俄罗斯求学,在莫斯科大学新闻系攻读硕士学位。期间,他遇上了一个好老师——伊柳申·鲍里斯·符拉基米耶维奇。伊柳申是军人出身,担任过二战的军事记者,曾被授予上校军衔。

1999年8月,第二次车臣战争打响了。一个月后,伊柳申推荐卢宇光成为了车臣报道前线记者团中的一份子。至此,开启了卢宇光的战地记者之路。

卢宇光希望把战场上的最真实情况,通过摄像机记录下来,然后向全球人民报道战争的最新动向。俄罗斯方面表现得很重视,派了几个士兵专门保护卢宇光的生命安全。

其中有个俄士兵叫“马克西姆”,曾两次护卫卢宇光进入战地采访,两人关系很铁,达到了“出生入死”的程度。马克西姆经常在工作之余,拿出全家福观看。他有美丽的妻子,一个不到2周岁的儿子。然而,这美好的一切,在2000年5月的一天给打破了。

为救下卢宇光,马克西姆当场死亡。在医院苏醒之后,卢宇光心情万分悲伤。他决定在今后的日子里,尽最大能力去照顾马克西姆的妻儿。

初次见面,卢宇光在咖啡店见了马克西姆的妻子玛丽娜一面,因为突然接到了任务,便匆忙走了。过了一段时间后,玛丽娜给卢宇光打电话,邀请他去参加儿子丹尼斯的生日会。此后,他们各自忙碌,卢宇光空闲了就去看望母子俩。

多次接触下来,卢宇光爱上了玛丽娜。为了报恩,更为了照顾好母子俩,卢宇光主动求爱了,玛丽娜答应了。婚后,玛丽娜给卢宇光生了个女儿,取名为“安娜”。

原本是幸福的一家四口,但因卢宇光的职业特殊性,导致玛丽娜的神经受不了。2014年9月,两人最终决定离婚了。他们是和平分手,有时候就会在一起聚会,感情依旧很好。

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本网站立场。本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如因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我们联系的,请联系我们及时处理。联系方式:451255985@qq.com,进行删除。